“協會作為鋼廠的代表,強烈表達了這一合理要求,共同抵制普氏指數!睆堥L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數量上來說,普氏指數詢價的樣本數量僅占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約6%至9%的比例,但是卻可以用來決定大部分協議礦的價格,這種定價模式本身不合理。從詢價方式上來看,普氏指數都是采取人工方式詢價,且制定的過程也缺乏透明,這樣就給炒作礦石提供了很大空間。
資料顯示,自2012年開始,在三大礦山的強勢推行下,延續40多年的長協體系崩潰,取而代之的是以現貨市場為基準的季度定價機制。按照三大礦山的定價公式,每一季度的鐵礦石價格將按照上一季度中國市場的現貨指數均價來確定。
正因如此,反映鐵礦石價格趨向的鐵礦石指數開始風靡。據了解,目前國際市場擁有影響力的鐵礦石現貨指數有環球鋼訊(SBB)的TSI指數、金屬導報(MB)的MBIO指數、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普氏指數。目前,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礦山均選用普氏指數。
“這個定價模式很難真正代表市場真實價格!睆堥L富說。他透露,今年中鋼協正在著手構建一個更加合理公平的鐵礦石貿易機制,其中形成公平、公開、透明的價格機制非常關鍵。一方面。國家要加強鐵礦石市場的監管,防止人為炒作,同時要加強反壟斷的力度。
張長富同時也給出構建國內鐵礦石定價機制的“路線圖”,首先,利用北礦所為平臺,國內鋼廠的現貨市場采購要更多轉向平臺操作。其次,鐵礦石現貨市場要提升現貨市場供應量和采購量,鐵礦石供應方要加大在現貨市場的投放量,提高供應量,采購方特別是國內鋼廠要提高鐵礦石現貨采購量。再次,現貨平臺現貨市場要提高服務質量,為供需雙方公開、透明交易搭建平臺;通過供需雙方公平交易,發現鐵礦石現貨交易的價格,用此來指導鐵礦石價格的形成。
張長富說,在鐵礦石方面,我國一直處于弱勢和被動的局面,我們也因此付出很大成本,共支付了3000多億美元。因此完善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