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鋼管廠的地域調整其實帶來的是鋼鐵行業的大洗牌-遼寧沈陽無縫鋼管行情
無縫鋼管廠的地域調整其實帶來的是鋼鐵行業的大洗牌
在該研究員看來,無縫鋼管廠的地域調整其實帶來的是鋼鐵行業的大洗牌。鋼鐵行業存在眾多的僵尸企業,危機中的企業還在苦苦掙扎,隨著去產能政策的逐步細化與落地,這些僵尸企業將逐漸失去保護傘,成為其他優質無縫鋼管廠的盤中餐。財大氣粗的公司將會迎來對鋼鐵行業主動調整的最佳時機,這些企業可以對有潛力的優質企業和資源進行兼并重組,借此收拾行業殘局、調控戰略格局。
主動與被動
當轉移成為一種現實需要的時候,中國鋼鐵行業終于開始了建國之后最大規模的產能轉移。雖然產能轉移路徑各異,但原武鋼內部人士張元(化名)向記者透露,由于現在鋼材運進內地比鐵礦石等原材料運進內地成本要低,因此目前中國的無縫鋼管廠大多選擇沿海進行產能新布局。而這是目前鋼企產能唯一比較確定的轉移路徑。
實力強勁的央企如寶鋼和武鋼開始全國范圍內的產能大“騰挪”,華南地區的兩座千萬噸級鋼鐵項目——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和武鋼防城港鋼鐵基地已經開始點火運營。與鋼鐵生產企業扎堆的華北、華東地區不同,華南大型鋼鐵生產企業屈指可數。華南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巨大的市場需求,形成持續多年的“北鋼南運”格局”,因此武鋼和寶鋼布局兩廣兩大鋼鐵基地,承擔著徹底改變東南沿海“大市場、小產能”的重大任務。而兩座即將成型的鋼鐵“巨無霸”,也被寄望改變以往“北重南輕”的鋼鐵格局。
新利益分配機制
但是,即使是寶鋼、武鋼這樣的央企巨無霸也尚未成長到可以進行橫向通吃,推動產業洗牌,在全國范圍內重新布局的程度。據鋼鐵行業某位高管許漢(化名)向記者表示,如果僅僅停留在大量鋼企產能的重新布局,而沒有考慮到技術升級等問題,那么將可能導致地區間深陷新的鋼鐵同質化競爭難以自拔。
此外,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也表示,寶鋼安全轉移到廣東或者是到新疆以后,首先面臨利益分配問題,就是說如何與當地政府形成長久的利益分配機制。一個地區的稅源所形成的稅收,被另一地區征收了,稅收和稅源的不一致性,致使中國地區之間的財政收入差距非正常地擴大。作為最典型的案例,首鋼自2005年遷出北京之后,生產在唐山市曹妃甸,稅收交還北京的情況引發數年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