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德國的這種經濟增長模式是否可持續-遼寧大連厚壁鋼管行情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德國問題專家李超對本報記者表示,德國經濟增長模式意味著堅持制造業為基礎的、出口導向的、低通脹、注重環保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在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丁純認為,德國經濟應該還是會倡導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堅持其制造業和出口導向型,綠色環保為特征,重視就業等包容性增長為重點的多元增長。
在歐盟繼續一體化的大框架下,持續增長是可期待的。但大力發展和歐盟以外的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等亞太和新興經濟體等非傳統區域經濟聯系和合作,以及加強創新是個主要的發展方向。”他說,“同時如何協調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的關系,以及處理好‘緊縮’和‘救助’政策的關系,對德國來說也很重要,否則其會愈發孤立,最后難以獨善其身。”
李超則認為,一方面,制造業出口是德國的優勢產業,必須筑牢基礎保持下去;另一方面德國也在挖掘內需的潛力。
但也有專家對德國經濟的增長前景表示擔憂。雖然德國經濟將從寒冬的疲軟中恢復,但由于歐元區的衰退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導致的出口和投資下降,會嚴重缺乏增長動力。同時,今年9月的德國大選將帶來不穩定性,外國投資者對過度監管,對默克爾對核能態度轉變導致德國未來能源結構改變等問題充滿擔憂。
“現在沒人預期今年會有強勁增長,尤其是第一季度如此平凡。”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施密特說,“貿易不會有太大改善,很可能拖后腿,所以得靠內需。個人消費相對穩定,但投資仍受抑制,關鍵問題將是他們將在什么時候,如何重新反彈。